首页 - 学子风采 - 学子星光

学子星光

厚积薄发 放飞梦想——记文法学院李楷

\

李楷,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学06级毕业生,现考入国家外交部。

 

转专业: 兴趣和未来的契合点

我本就读于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大二时,转入了文法学院,就读于法学专业。当初果断地选择转专业是因为信息学院培养的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等技术职业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相比之下我对文科的知识更敏感,也就能更投入地学习。我没什么特长,但还算比较细心。对网游不感兴趣,除了看报纸外也没什么爱好。如果非要说点长处我还算对国内外大事比较感兴趣,并能够选择、归纳信息,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知之不如好学之,好学不如乐学之,对时事的兴趣让我每天查看报纸、收听新闻。转入法学专业后,我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孜孜不倦的学习在兴趣的强烈支持下,也不显得疲倦。

因为这个选择,才有了我现在国考成功的故事。考公务员时,文科专业比理科专业选择相对较多,更为广泛。文科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公务员系统能够后也许起点不如学技术的高,却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一定而能有所成就。

考研国考两不误:享受选择的乐趣

经济学的投资理念倡导: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分摊风险。我正是在取得本校考研复试的同时喜获外交部offer。两者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冲突,我只把公考当作考研的一个调节。申论的很多知识板块都与考研政治重合,是相得益彰的。公务员考试的题目也是很有趣的,加之很多知识点与我已有的知识重合,准备起来不会很吃力。大三主要准备的还是考研,公考只是多给自己一个机会。同时准备比别人更多的东西我不觉得疲惫,我学得不好,努力在追赶,也是被逼的,大家都太刻苦了。尤其是我们科大的强人很多,自己不算什么。只是每次一去图书馆就发现很多东西都不会,便努力地追赶。天道酬勤正是如此。

广博阅览:水滴石穿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小喜欢看报,这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我对各种信息的敏感度,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现象原因的习惯,综合各方意见再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这种兴趣的导向练就了成熟的思维模式,对国考成功是相当有帮助的。

申论考试中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的题目,需要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材料并作答。看得多,自然就能总结规律性的东西,跳跃地阅读材料,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抓住重点。见得多就不紧张,多看书多看报一定是有用的。我平时经常去图书馆,图书馆阅览室的报纸几乎都看过。当然比较关注的是《新京报》和《南方周末》。我对看报的热爱程度应该不会输给一些同学对网游的热爱。

我看报有个习惯,那便是整理或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虽说是兴趣,却一点也不马虎。严肃认真的态度与兴趣的结合才是藏在成功背后的真正秘诀。

复试:没有准备的准备

从周二接到外交部复试通知到周六参加复试,只有短短四天,还要填写大量表格,准备时间相当仓促。也许这也是复试的难点,根本就不让你准备。填完表格,借了套正装我便奔赴“战场”了。复试共有三天,第一天上午考英语笔试和心理测试。外交部的英语考试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笔试中的听力是我参加过的英语考试中最短的。记得当时放了一段希拉里谈美国与印度关系的录音,要求用中文笔译。心理测试主要测量性格,真实作答即可。第三天上午是综合科目考试,涉及内容很杂:有哲学、有文言文翻译、有作文还有外交常识等。所有内容要求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想必所有进复试的人都奋笔疾书顾不上紧张了。其中考到外交人员发和外交部最新颁布的规章,几乎没有人答上。重量级的考试也是容许犯错误的。下午的英语口试虽是顺利通过,也有几处不会的地方,但都没有影响最终结果。第三天才进入面试阶段,会问一些突发情况,例如美国打伊拉克你有什么意见。我给出了一个万无一失的答案:“服从组织安排”。之前的面试还可能会涉及到“压力面试”:考官一看见你就表达失望情绪,说你表现很差,这时候沉着冷静表现真实的自己就好。接下来经过体检便顺利完成复试任务。

没有得到复试结果前,我还是发扬他的一贯作风,继续给自己找机会。参加北京市和山东生公务员考试和选调生考试。“一手准备,抓五个机会。”考试内容都大同小异,针对不同省市做做真题,准备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复试没有准备时间,不代表我打的是无准备之战。2008年暑假奥运会期间我经过学校选拔担任英语陪同,大学期间在校史馆做讲解员的经历都是我成功不可缺少的砝码。这两个工作都锻炼了我待人接物的能力,锻炼了代表集体时应该怎样维护集体的形象及利益,这些工作性质都和外交部吻合。在校史馆能有很多机会接触成功校友和校外贵宾,很锻炼人。而奥运会更是放眼世界,跟各国贵宾接触,受益匪浅。

结语:永不言弃

收到外交部offer,我并没有松懈下来,仍然坚持有空去图书馆看书看报,充实自己。不要轻言放弃,考研考官公务员都没有你想象的可怕,都是纸老虎,准备就是优势。一步一步走下去,你终会发现最适合的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