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加权总成绩专业第一;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中国机器人RoboCup公开赛微软(MS)3D类人仿真组全国三等奖,国家奖学金,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A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甲组北京二等奖,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三等奖,“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第四届北京科技大学智能汽车竞赛电磁组一等奖,麦思科奖学金、校优秀三好学生。
人生,不停的学习、奋斗
2008年秋天,刚刚步入大学的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转眼之间,岁月荏苒。求知之路虽然艰辛,但对我,却带来了奋斗的喜悦。
刚入大学,没有放松自己对学习的要求,大一开始便保持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做思考。因为比较注重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所以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数学类的课程上进行一些拓展学习。基本上大学一年级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度过的。
大二一年中学习了很多电子信息类的基础课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有点抵触的情绪,因为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感觉学习那些课程完全没有用。但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这些课程学习起来不但很有意思并且其中的很多思想都是非常巧妙的,之后发现这些课程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计算机中很多知识和这些知识都有交叉,并且思想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为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虽然有很多课程,但是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大三的学习,如鱼得水,因为主要是计算机科学的专业课,自己十分喜欢。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经常看书到很晚。依然记得晚上熄灯后在宿舍楼道的灯光下看《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场景,楼道很安静,静下心来看书很舒服。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感计算机科学发展之快,仅仅学习课上的知识是远不够的,所以在课下我会查找一些正在学习的课程的某个方向的一些论文来丰富自己,拓宽自己的视野。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平时还加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时候就喜欢编一些小程序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或者做一些恶作剧,充实而又快乐。例如有一次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院徽院训的投票调查网站上,发现了这个网站上的一些漏洞,写了一个对这个网址无限制投票的脚本,警告了网站管理员这个网站的漏洞,因为警告及时,所以只是小小地恶搞了一下,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
人生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奋斗,因为奋斗,连续两年以绝对优势排名专业第一。
竞赛,艰辛而又快乐
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一些学科和科技竞赛,在竞赛中更好的锻炼自己。
大一参加了学校的高数竞赛,那是我在大学的第一次竞赛,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很意外的拿了校内的一等奖。接着在北京市的物理竞赛中取得了三等奖,虽然结果不是很理想,但之后便对自己感兴趣的竞赛有了一种“瘾”。
在参加的科技竞赛中,最有意思并且收获最多的就是数学建模竞赛(MCM)和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
第一次接触MCM是在大二暑假的时候,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用数学知识,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建立一个模型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暑假在家里只呆了短短三天就回学校了,和队友一起看论文,学习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网络流、模糊数学等研究生阶段才学习的算法,那段时间是收获最大的一段时间,深深感到要科学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是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的,而数学就是最精确的描述这个复杂世界的语言。训练过后,紧接着就是比赛了。比赛时间只有三天,三天内要建立一个模型并且完成实验和一篇论文的确时间有点紧张,在前两天都是凌晨一点左右才睡觉,第三天就直接通宵了。期间吃饭、走路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模型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那种感觉直到现在都印象深刻。最终获得北京市二等奖。因为有了全国比赛的经验,所以之后又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比赛时间是正月初九,为了提前再热身一下,正月初三我就回到了学校,虽然家人阻拦,但是为了比赛,也没办法。到了学校,年味依然,可我却一人,深深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忍着这份思念,和队友一起训练。美赛题目都比较灵活,时间虽然时间比国赛多一天,但是难度并不比国赛小。后两天大家几乎都是通宵熬过去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和队友在一起讨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快乐的。最终获得国际二等奖。
第一次接触ACM是应一位学长的邀请,因为好奇而接触,而了解之后,便对这种头脑风暴的竞赛上瘾了。加入了校ACM集训队之后,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暑假放弃回家,呆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参加了暑期的集训,集训的人数不超过10人,大家在教练的办公室里一起做题、讨论,那段时间收获颇多,学习了很多算法,锻炼了思维。现在想想当时天气那么热,那么艰苦的条件居然没有丝毫感觉。除了知识上的收获,在集训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就是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坚持就是胜利,吸引我的,正是这里的人,这里的氛围:积极向上,拼搏进取,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是最努力的。同时,对我来说,ACM是一种信仰——能跟同样有热情的朋友做最有激情的事!随后和队友一起参加了亚洲赛区的预算赛,排名103。身为校ACM集训队的一员,成功举办了首届ACM校内赛,促进了我校ACM竞赛的发展。
同时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Topcoder,Codeforces等ACM类比赛。因为都是国外的比赛,所以时间大部分都在晚上12点左右开始,偶尔熬夜参加比赛也算是我ACM生涯中的一个快乐。
在MCM和ACM中学习到的知识对我影响极大,其他比赛都用到了这些知识。参加了北京科技大学智能汽车竞赛,作为队长,获电磁组一等奖,“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2011中国机器人RoboCup公开赛微软(MS)3D类人仿真组,全国三等奖,首届北京市计算机应用大赛(3G智能手机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
竞赛绝不是捷径,它是一种艰辛而又快乐的生活方式。竞赛不是火,却能够点亮一生,我不会永远成功,正如我不会永远失败一样。
大学,丰富多彩
学习和竞赛只是大学的一部分,平时还积极参加社团和志愿服务活动。大一参加索奥科技中心。在2010年参加了索奥组织的“科技之路”社会实践团,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荣获银奖。在两会期间,参加了两会志愿者的工作,为确保两会正常的召开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参加了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的2010全国大学生柔道锦标赛志愿者。参加了2010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志愿者。同时身为软件公社的副社长,组织了第三届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开发大赛,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结识了不少技术上的朋友。
平时也积极帮助同学,在同学之间有良好的口碑。有一次,暑假的时候,差不多凌晨2点多,我在宿舍被一阵敲门声吵醒,起来发现,原来是对面宿舍的同学胃部疼痛(诊断之后发现是急性胃炎)找我求助,说实话,我当时被他那疼痛的表情吓坏了,我看情况不对,马上带他到了北医三院,挂号、验血、取药等等,办完一切之后已经凌晨5点了。回到宿舍那个同学对我感激不已,我当时也很感动,他在这种情况下找我,说明了对我的信任。
除了学习和参加活动,平时也比较喜欢电子竞技和篮球,和舍友一起相互切磋CS,Dota,看WCG,NBA等。虽然会和舍友一起玩一些游戏,但是并没有影响学习,经过舍友的共同努力,我们宿舍获得“标兵宿舍”,并且是当时所有标兵宿舍中惟一的一个男生宿舍。
心怀感恩
自身的努力只是一方面,成功背后,更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默默支持。如果当时辅导员没有办走好大学第一步的讲座,也许我的大学就不知该如何度过;如果当时学长们没有介绍他们的一些经历,也许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会选择放弃。感谢北科大创造的良好条件。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会继承北科大“求实鼎新”的校训,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四接近尾声,在毕业前夕,引用一句柳青的话送给学弟学妹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