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勤勉,热情活泼——化生学院生态11
2011年的秋天,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懵懂少年汇聚在北京,组成了我们这个家——生态11。第一次离开家、父母,独自一人在这么远的地方求学,虽然兴奋,也会有些不适应,但是生态11,这个家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勇气与力量,就像班号里说的那样,“团结是我们的力量,勤勉是我们的氛围,热情是我们的风采,活泼是我们的本色,我们相亲相爱,风雨同舟,我们携手共进,荣辱与共”。这里虽然陌生,但是家的温暖让我们勇敢前行。
热情洋溢,勇于挑战
大一的我们,怀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与向往,急于抓住一切机会磨练自己,只为让自己羽翼丰满起来,搏击高远的天空。各种校园活动中活跃着我们的身影,新生辩论赛,校史知识竞赛,至尊杯挑战赛,“3+2”篮球赛等等。记得我们当时有两队参加校史知识竞赛,大家那几天都在背校史知识,互相考。其他没有参赛的同学也会帮忙问问题,仿佛是一个班级在参加比赛,最后我们班两队分别以院一二名冲进校赛。在校赛中,我们班级的同学与其他院的优秀团队对决,青春的音符就在那一次次抢答中跳动……
我们班级也积极地开展集体活动,其中有我们班委组织的外出游玩,也有积极组织大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前者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后者得到了学校的赞誉。我想这也是对我们整个集体的赞同,也是对我们班委的认可。组织外出游玩,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每次活动前班委都进行周密的计划和事前考察。以确保在活动中万无一失。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我们本着重在参与,娱乐第一的原则,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有效地开展小型聚会,这也是我们班委工作做的比较成功的一项。班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的生活习惯,我们班委就时常的组织小型的聚会,有在学校餐厅,也有在外面。以小带大,以局部带动整体。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茶前饭后之余,大家一起聊些家常,回忆一些往事,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更加浓厚,也更有利于我们班委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班委主动与同学们交流,主动互串寝室,以此种方式不断增强班委在同学们心中的影响力。
求学在外难免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生态11每逢节日都会举行“家庭聚餐”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一段时间来的收获、体会,展望未来的发展,欢声笑语中充满了浓浓的情意。虽然远在他乡,但我们一点也不孤单,因为我们就是一家人。
坚持不懈,勇于创新
从大一时开始,我们班级的大家长——杨老师就很注重我们的学习,为了燃起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她为我们设立了宿舍奖学金,每学期评选出一个平均成绩最高的宿舍,在班会上发给他们奖金作为对一学期努力的肯定。所以,班级同学对待学习的态度都不曾松懈,当然也有些同学由于方法没有转变过来而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他自己很担心,班级同学也在为他担心,去上自习的时候其他同学会主动叫上他一起去看书,有同学主动为他辅导,最后他虽然离开了这个班集体,但是这个家给他的温暖会让他继续前行。
大二的我们少了些懵懂,对未来多了些想法。在大学学习了一年,我们对于专业有了一定了解,有的同学喜欢计算机就转去通信,有的同学觉得材料更好找工作,便转去材料,开学之后班上的同学少了一些,只有22个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但是转专业并不会妨碍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聚餐时,大家又会像大一时一样,依然是一家人。大二的学习更个性化,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锻炼自己,我们对于集体也更加热爱。
生态11团支部还积极推荐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班级现在已经有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17名,所有同学全部递交入党申请书,表达了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愿望。由于工作突出,我们班级还获得了2012-2013标兵班集体称号,心理健康快车双十佳称号。
让班级同学尽早接触科研、爱上科研,是生态11的责任。科研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大家秉着认真、坚持不懈的态度对待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启动的时候,我们班有四支队伍报名参加比赛,从开始的找指导老师,到中期审核,到结题答辩,我们都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最终我们班四个队伍均获奖,一个校级二等奖,两个院级一等奖,一个院级二等奖。
老师一直强调,我们学习生态专业要以一个产业为基础,了解了这个产业,才能在此基础上找出哪里可以节能降耗。所以除了学院开设的冶金方面的课程,我们还会参加钢模比赛,了解冶金。上一届的钢模比赛,我们班有20个人参加比赛,在非专业组里,我们班的成绩名列前茅,大家快乐地学习着。
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进入大学的最后一年,我们已经在为未来规划,现在有3个同学保研,2个准备出国,2个准备工作,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冶金楼208是我们的考研自习室,每天早上6:30你坐在教室里,就会发现已经有同学在那里认真地复习了,到7:30左右我们班的同学基本到齐。大家累了的时候会相互鼓励,不到最后谁也不会轻言放弃,我们找到的资料共享,这样节省了大家很多时间,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当然大家也不是天天待在自习室了,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也会一起去运动,比如打羽毛球,比如相约去游泳,体育带给我们的是强壮的体魄以及清醒的头脑,我们的故事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演绎,我想再过几年你再问起生态11班,我会给你讲诉一个更精彩的故事……
班级记忆
2011年的秋天,北京科技大学出现了一个生态11班,一群刚刚离开高中的少年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当时的我们懵懂、迷茫。
还记得第一次班会课,班主任杨老师和辅导员张导都参加了,话题围绕着适应大学生活,有一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哭了,说着不适应。杨老师说:“那便先好好学习吧,可以参加一些活动,但最主要的还是学习,毕竟学生的职责便是学习,这样等你回首往事时,不求无憾也少些愧疚。”她许诺我们每学年出成绩后,按宿舍平均分排名,她出资奖励考得最好的宿舍。
班会后,大家隐隐有些变化,似乎乐于我等你、你督促我的宿舍集体自习。
想来,这大概是我们在学习上播撒的第一批种子。
三年时间,少年们播撒下一批又一批的种子,并且认真地耕耘着。种子发芽、长大,在每一个丰收的季节,都长成果实带给人惊喜。
谁和谁在什么竞赛中得奖了;谁和谁参加社团组织活动了;谁和谁学了舞蹈吉他画画了……林林总总,大家在谈笑时说起,像是主人公便是自己一般开心。
转眼到了2014年的秋天,在新的一学年里,我们比从前更有计划。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我们都该看到更遥远的未来。保研的同学如小蜜蜂般忙碌地飞跑在各个高校中,考研的同学如犁牛般勤勉地坐在自习室里,准备工作、希望出国的同学也各自细细列出计划表。虽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远方,但是我们一起风雨兼程。细数已收获的果实,我们非常开心,此刻,我们依然种下新的种子,耕耘着,期待着它的成长。
手机里班级同学笑闹的照片越发多了,因为要纪念;日记本里谁和谁的名字出现的频率越发高了,因为怕忘记;聊天内容中从前的日子越发清晰了,因为总提起。
想来,这大概是我们留恋着生态11大家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