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女,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0601班学生。曾获建龙精英奖学金、国家奖学金、麦思科奖学金,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并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三等奖”,分别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杜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密歇根大学、罗彻斯特大学、佛罗里达大学9所学校电子工程专业录取。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步入尾声,但是,回顾这几年充实的生活;回顾这些年我坚持不懈地奋斗;回顾这些年面对任何挫折我都能承受诱惑的绝不动摇,总是不自觉地感慨万分。在朋友眼里,我是一个执著的人,一旦梦想在心中萌芽生根,就决不会放弃;在老师眼里,我是个勤奋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境都可以踏踏实实的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大学中的学习生活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中国目前在电子领域的不发达,我们“龙芯”技术只是相当于国外十几年前的技术,我们的芯片设计只是停留在系统级别,离真正的设备级还差得很远很远。正是这些,让我有了一个执著的梦想——去芯片技术最发达的美国继续攻读研究生。大四伊始,我放弃了保送外校研究生的机会,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尽管在金融危机的今天,以及国内外芯片技术研究的鸿沟般的差距,让我在这条路上走的如履薄冰,步履维艰。
所幸的是事实见证了我这些年的坚持和努力并没有白费,我决定放弃保研的牺牲并没有付诸东流,大四下学期时我收到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杜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罗彻斯特大学等学校的录取通知。这一张张录取通知,证明了我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的梦想可以继续茁壮成长,也一定会枝繁叶茂。
当然,我敢于做这些决定的自信,与我扎实的学业基础和对本专业的热爱是分不开的。我的加权排名在电信06级103个学生中排到了第二名,成为跻身前3的唯一一个女生。同时,大多数专业课和与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相关的课程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大学以来,我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建龙精英奖学金、麦思科奖学金、人民奖学金、新生入学奖学金,并获得科大智能车总决赛三等奖,以及优秀三好学生等奖励。这些成就的取得并不是凭空得来,而是那些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时光与坚持把每本书读烂吃透的执著点滴积累出来的。
其实,我的学术路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们是大类招生,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给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到大三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累积我应该去大展宏图的时候,我却意识到想要出国继续学业,就必须通过GRE和TOEFL两项语言考试。于是大三的大部分时光都贡献给了看似枯燥的背单词做模拟试题的伟大“工程”,因为对于GRE考试10000词汇以上的单词储备量来说,我当时的基础还差得很远。还记得每天早上在晨暮稀薄时的早起;还记得每天清晨在图书馆门口排队中我单薄的身影;还记得每天除了上课以外的时光都沉浸在单词的海洋中的生活……这些都成为了我大学生活这个浩瀚的海洋中最璀璨的颗颗珍珠。而当2009年考完GRE后,我却发现科技创新已经过了开题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活将接触不到科研而草草收场。但是我没有屈服于这小小的挫折,在那段日子里,我不断地和学院的老师们联系,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我的不懈坚持下,我终于走进了实验室,也真正接触到了科研。
进了实验室以后,我便开始踏踏实实的学东西、做科研。再之后的时间里,我先后参与了“双足机器人”、“智能玩伴机器人”和“万能遥控器”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众所周知,对于本科生来说,在大的立项科研里基本上不可能担当重要的角色,只能做一些周边的工作,可是我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在整个科研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阅读文献,并且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比如说像双足机器人采用的ZMP作为动态模型,以及在下位机的模块化设计,甚至于为了节省能源在程序段中队不同工作模式的设计,和智能玩伴‘猫猫’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基于D-S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以及应用于其的基于因马尔科夫模型的情感建模等。我明白很多技术是研究生学长学姐们智慧的结晶,虽然他们作为项目的中流砥柱的经历不可移植,但是我相信向实验室师兄师姐虚心请教,再加上我的不断努力,我也能够掌握和理解他们的智慧,从而为己所用,开拓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上更进一步。现在我正在以王志良老师为导师,进行基于FPGA的、面向智能家居的芯片技术研究,这是建立与智能家居和3C融合的大环境之上,把带学习功能的万能红外遥控器的IP核技术移植到FPGA上的一个课题。
在接触科研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也从来不敢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我总是不断的阅读各种文献,竭尽全力去了解我挚爱的并且愿意为此努力终生的领域。因此,我有幸见到了这条道路上繁花似锦、硕果累累。我了解到芯片设计主要面对的问题有稳定性、可靠性、节能等多个方面。在我们还在通过程序段和不同模式来省电的时候,国外已经研究到通过charge recycling或者low-voltage island等来解决问题的程度了。同时由于CMOS科技面临的问题,很多新兴的替代品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碳纳米管和生物芯片等方面。虽然我对这些方面的所知甚微,但是在灵魂与科学地碰撞中,我能感觉到这些零碎地知识在不断成长,我的小宇宙正随时准备爆发。
也正是这些科研给我带来的认识,让我在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抵制住了保研的诱惑,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保研对我来说既安逸而且低风险,但是我明白,如果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很有可能晚几年或许永远都接触不到世界顶级的科研。而坚持留学的路途却是充满未知和坎坷,我需要单枪独马同全世界的人才抢夺为数不多的顶级学校深造的机会。作为一个非两校一院的本科生,如何定位自己成了我很大的困扰。我怀揣着希望,向自己心仪的学校投了申请表,然后开始了漫漫地等待。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卡内基梅隆等大学陆陆续续得向我投来橄榄枝,更使我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在大学的这三年半里,我走过的道路一直是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没有形形色色的社团风生水起的花絮,也没有太多竞赛的经历,虽然给我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是顶级名校的青睐,让我明白了有得必有失,凡事尽力而为,厚积薄发,才能够皆大欢喜。
我相信课外的生活也是我大学以至整个人生规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军训时的大嗓门的八连拉拉队长,到全国机器人大赛的志愿者,我的能力在一次次经历中不断的接受着锻炼,也使我明白了扮演每一个人生角色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暑假里我积极地去山东推土机总厂技术部门实习,我感受到了从事技术工作的不易,一丝不苟、不断进取都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利用课余时间我还结识了很多清华北大的优秀学生,这其中有的在大三时就开始到微软的亚洲研究院实习,有的在IBM实习过,有的在高考之前就拿过3张名校保送通知单,有的去过伯克利以及约翰斯霍普金斯当过科研交流学生,有的参加过南极科考团,有的作为哥本哈根会议中国青年代表团团员……他们的成就让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我把视野不局限于专业排名学科竞赛等狭窄的领域,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妄自菲薄过,我认为经过不断的对比我才能找到前进的动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们的成功是可以复制到我身上的。
眼看着大学生活就要结束,我并不伤感,因为我明白一场大戏落幕必将意味着另一场大戏的开幕。我大学的唯一遗憾就是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论文,这一点会激励我在剩下的毕业设计的时间中继续努力的。
我要感谢我的母校北京科技大学带给我的自由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教育氛围,感谢国家对留洋深造学生的政策支持,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泉眼般源源不断的支持和鼓励,带着巨大的期许,默默的支持我,默默的承受着我带给他们的每一个失望和每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