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章,男,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042班学生。座右铭是: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现已保送到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我是一个立志要从事生命科学事业的人,因此选择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北京科技大学。北科大给了我一片可以自由飞翔的天空,让我享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让我坚定了走向科学殿堂的步伐。
2005年的秋天,初涉生物专业知识的我对实验室里的基因操作以及进入实验室亲手做实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向往,而刚好在此时我们班的导师邱丽娜给我带来了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消息:为准备参加学校的“摇篮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要在我们系挑选六个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任何有意者在各班班长处报名。我立马找到我们班长董海林,第一时间说出了我的想法,并保证我一定认真对待,积极参与该课题创作。在我慷慨激扬的陈词后,董海林终于答应帮我争取,最终在董海林的极力推荐下,我终于和陈真、刘旦梅、寿培顺、贾微以及邹珊珊进入了生物技术系主任闫海教授的实验室。
我记得2005年的那个冬天有点冷,我们六个人分成两组分别跟着何宏胜师兄学习基本的基因操作原理以及周洁师姐学习基本的蛋白质纯化技术与原理。实验室虽有暖气,但刷试管时仍感到很冷,不过我心里很高兴,我觉得我距离科学的殿堂又近了一步,所以我刷的格外认真起劲。第一次进入无菌操作台开始操作时,我小心翼翼,甚至有点紧张,生怕弄错什么,双手一直颤抖。不过,后来做的多了,也就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2006年春天,我们六人正式跟着02级刘方瑶学长开始了我们的课题,我们借来了相关的资料,在向学长详细了解了我们课题的意义及具体的操作流程之后,我们开始查阅资料,并跟着学长开始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在刘方瑶学长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课题的研究,并协助学长很好的完成了他的本科毕业设计。学长在他毕业时对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非常荣幸的是我也参与了该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当时我是受宠若惊,所以非常认真地参与其中,修改时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最终,在闫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以第二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Biodegradation of methyl parathion by 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 USTB-04》于2007年4月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上发表,更荣幸的是,该论文被SCI收录。
学长毕业了,而我们的课题才刚开始,接下来我们开始了真正的自主实验,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探索,去实践。首先,我们向闫老师汇报了我们的研究情况,并找闫老师详细了解了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策略。然后,我们分成两组,分别负责蛋白质的纯化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我主要负责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向,为了更好的完成该课题,那一年的暑假我毅然决定投入实验室中进行课题研究,从我的认识实习结束一直到下一学期开学我都在实验室进行我的课题研究。在此期间,我向同学借来了电脑,便于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自己进行课题研究。非常幸运的是,在此期间,张怀老师在隔壁实验室工作,我喜出望外,因为一旦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能跑去请教张老师。在张老师那儿,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上的东西,而且学习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而实践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到的经验教训。那个暑假虽然有点累,但过得很充实,自己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我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开始向理性认识升华,也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坚定了自己走向生命科学事业殿堂的步伐。
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参加了首届北京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并负责了“抗辐射不动杆菌降解甲基对硫磷酶与基因的研究”项目的研究。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对该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我们组六个人的共同努力,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我负责的《抗辐射不动杆菌降解甲基对硫磷酶与基因的研究》项目作品于2007年9月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参加了第四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当我拿到奖状时,心情异常激动,我当时真的很想说:感谢北京科技大学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评委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接下来,2007年的暑假我选择了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实习。在此期间,我进入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伍松陵老师的实验室,进行了金针菇中多糖的提取以及不同防霉剂对粮食作物中常见霉菌的防霉效果的研究。由于实验室在百万庄大街,而住宿却在科大宿舍,为了避免早上堵车迟到,我每天六点就要起床赶往实验室,这样的话就可以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到达实验室,一旦进入实验室就开始自己课题的研究。当然,课题研究内容与安排是我仔细查阅文献然后经指导老师审查同意后制定的。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是我独立的进行课题研究,这给了我很大的思考空间,让我获得了思考的主动性。其间,我提出了一些实验方案上的改进,并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使得我的实验过程更加简洁有序,试验结果更加可靠。虽然实验过程简洁,但工作量却是非常大的。我每次稀释倒平板至少要倒一百多个,即使有一起实习的张梦洋同学的帮助,这个工作量一般也需要至少4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验室的五六百个培养皿也只够做3次实验。所以每次做实验之前,我就得清洗一批以前已有结果的培养皿。因为太忙,中午饭就经常被省略了,有时连续做到下午六点多回学校食堂也没有晚饭,就只能到超市买点东西将就一下了。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很多时候我会选择在中午吃饭时间去粮科院里的会议室小憩一会儿,然后立马投入到实验中。
在粮科院的那一个月真的是很辛苦,但那也是最锻炼我的一段日子。不仅锻炼我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提高了我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实习结束离开实验室的那天,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工作很满意,而且希望我有机会多去她们那儿做实验。大四本科毕业设计时,我们系在粮科院做毕业设计的同学还带来那些老师的问候,我当时听了以后,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这也激励着我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越战越勇,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一转眼就到了大四上学期,保研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我在系里的排名为十三名,并不在保送名额范围之内,所以觉得有点遗憾,正在准备考研时,我的班主任邱丽娜老师找到了我,她帮我分析了保研的形势后,觉得我的科研创新能力很强的,是很有希望的,至于名额,第一批肯定是没有的,但是第一批可能有保送失败的,那样的话我就可以拿到第二批名额了。当时我并没有什么把握,所以表现的并不是很积极,但是在经邱老师的再三开导下,我终于找回了原本就属于我的那份信心。经过慎重的考虑,再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北京理工大学比较适合我,于是我向北京理工大学投递了我的资料。非常幸运,我顺利通过了面试,也拿到了第二批名额,成功的被保送到北京理工大学。当时,我很激动,三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我很感动,老师同学为了我的保送一再的鼓励我帮助我。
现在,我已毕业,开始了我新的征程。但回首往事,还真舍不得印下我四年足迹的母校,因为她辛勤的哺育了我,她兢兢业业的栽培了我,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承北科大“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的母校,为社会做贡献。
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对家人朋友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参加07级大一新生的一个交流会时,有人曾问到学习中没有兴趣怎么办?是的,刚入校并未涉及专业知识,也就说自己的知识面并不广,没有兴趣是很正常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责任的人,首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学好基础的课程,然后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这是对自己、家人、老师、学校、社会负责。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会专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情最终成就了他。记住:从小处着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