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子风采

学子风采

无悔的青春——记文法学院徐洪业

\

徐洪业,男,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0502班学生,2009年“校长奖章”获得者。曾担任文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学生工作通讯社新生部部长等职。大学期间带领社会实践团队为失地农民讨过债,调查过流浪乞讨人员,为建筑业农民工维过权。曾获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北京市三好学生、首都挑战杯特等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建龙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荣誉,其成长轨迹广为媒体报道。

经济自立:走过那段清苦的日子

我从来没想到,本以为平淡甚至于清苦的大学,会有今天这么多的光环。我出生在山东省莱州市一个小小的渔村,家里靠出海捕鱼为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子弟。2005年,我顺利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走之前,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放心,我上大学了就不用你们的钱了。”那时由于海水的污染,家里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加上父亲的残疾,我走的时候,家里已经负债累累。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由于过度的自信,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在第一次班委竞选的时候,作为临时负责人的我竞选班长失败了。那个时候的我完全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回高中再去复读一年,可我明白自己的家庭情况不允许我再回到高中。就在这个时候,辅导员吕朝伟找到了我,到现在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吕老师对我说的话:“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于是,我加入了学生会办公室,从搬桌子搬椅子做起,逐渐成长为一名学生干部。进入大三,我顺利成为了学院学生会主席。时至今日,我仍然在不断地向辅导员学习,多做事,少说话,行胜于言。

社会实践:从无名小卒到校园明星

我进入大学的第一节课,是左鹏老师的社会学概论课。左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极大的感染了我,我开始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刚上大一,我就把自己写的关于劳动合同的文章交给了左老师。大一暑假的社会实践,就积极与左老师联系,成为了左老师真正指导的几支团队之一。之后,我一直和左老师保持着联系,师生关系进一步密切。进入大二,我选修了左老师的社会研究简论课,开始跟随左老师做一些课题,在左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社会学研究的必要的理论基础,为我将来连续申报项目成功作了充足的准备。

社会实践最终使我走上前台,成为了“公众人物”。2006年,我组织的“风之翼”实践团回到我的家乡,关注农村青年,形成了一份十余万字的调查报告,获得了“北京市大学生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2007年,我组织的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调查团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我将我们调查的经历分成两篇文章在《法律与生活》杂志上发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之后走进凤凰卫视,上《中国日报》,我作为团队的代表屡次出现在媒体中。

借着社会实践的基础,我继续发挥特长,连续两年在学校本科生科技创新试验项目(SRTP)中成功申报重点,紧接着,我的“和谐社会中的流浪乞讨现象治理方案探究”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中表现突出,成为唯一一个学校重点支持的文科项目,共获经费30000元。目前,该项目已经顺利结题,部分成果正在参加北京市“挑战杯”的角逐。毕竟,我在社会实践中揭了国家的伤疤,便有责任为这个伤疤上好药,而这个项目的申报,就是要解决目前流浪乞讨现象治理中的难题。

我的个人情况被众人所知是因为被推荐至人民网,参加2007大学生年度人物的竞选,由于时间的仓促,错过了年度人物的选拔,但是我个人的资料和照片被刊登在了人民网上,大家这才发现每天都是一脸笑容的我是这样的家庭背景。紧接着,我又被学校评为了北京科技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校报文化版又为我作了整整一个版面的报道,在同学中引起不小反响,之后又被推荐去参选十大新闻人物,从那时起,我的所有资料便被公开了。并成为了2007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十佳标兵。

尽管这样,我依旧坚守着那句自己编造出来的座右铭,“永远聆听来自最底层的呼唤。”从农村到城市,作为一个从底层走出来的学生,我深深为底层人民任劳任怨、默默无闻、逆来顺受的民众情怀所感染。两年的社会实践选题,分别是农村青年和城市流浪乞讨者,都是底层人民中值得关注的群体,今后我的研究方向,大致也就在此了。“我心甘情愿做一个底层人民的代言人,因为我出身底层,理应为底层说话,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保研失利:坚持最初的梦想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我能够取得这么多成就的最重要的基础。大学三年加权成绩专业第一,获得了保研的资格,填写了清华的直博生,却在复试那天阴差阳错的迟到了。学校距清华只有不到15分钟车程,我却花了两个小时才到那里,几经争取人家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却没有再给我读书的机会。那天我在清华的校园里游荡了一天,思考着人生的走向,对身边的事物毫无知觉。在那之后,我做出了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举动,我推掉了许多老师为我努力争取的人大、北师、本校等诸多的保研机会,因为我坚信会有更好的路,坚信置之死地而后生,坚信自己不是一个甘愿平庸与安逸的孩子。

我申请了香港两所世界排名前50的学校,香港理工大学的潘毅老师告诉我:“去不去无所谓,今年不行的话,明年你来我这里读。”

那段灰暗的日子,我在博客上留下了这样一段内心独白:“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每条河流都有属于自己的曲线。长江有长江的曲线,黄河有黄河的曲线,但是所有的河流都有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流入大海。当我们在奔向梦想的征途上遇到阻拦的时候,就要不断地积蓄自己的深度,这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直到我们的深度超过了阻碍的高度,才能享受奔腾而下的愉悦。如果实在迈不过去,那就绕过去吧,反正总归是要过去的。长江迈过了巫山,将巫山一分为二,然后笔直地流入了大海,这是人生;黄河迈不过黄土高原,绕了很长的一段路,最终也流入了大海,这也是人生。我们科大人应该有这种水的精神,我们可以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我们可以被污染,但是我们必须不断荡涤自己,我们可以被困难拦住,但是我们一定要过去,就算迈不过去也要绕过去,因为我们始终没有放弃流向大海的梦想!”

维权工作:找回价值的所在

2007年的五一劳动节,我走上了建筑工地,开始了建筑工人志愿者的新旅程。那天,我是整个慰问演出的主持人,我带着现场所有的工友们齐唱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北京北京》,在热情的工友们把学生们围起来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学生与工人们的结合,这不就是伟大的五四精神么?

后来,我跟随工人们去了一趟工人宿舍,一下子就坚定了为农民工服务的决心。我第一次去的工人宿舍是由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鸡棚改建的,那是一个寒冬,冷风从鸡棚的上方刮进来,吹得人瑟瑟发抖,几盏微亮的灯泡摇曳在风中,似乎马上就要熄灭,工人们三三两两的躺在木板床上,玩弄着自己的彩屏手机,由于是男女混住,许多女工要等男工都入睡后才安心入眠,夫妻床也仅仅是用窗帘布简单的遮掩着。那时,我突然发现,仅仅“聆听来自最底层的呼唤”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实质性的行动。

从那之后,我开始经常性的到工地上去,为农民工放电影、捐图书、搞演出,尽自己一切的力量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成为了一名真真正正的志愿者。再后来,我们向他们宣传法律知识、帮他们讨薪,让他们真正从中受益。现在,我们不断地发表我们的调查报告,打击非法用工的房地产企业,推动他们改善用工条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有一次,南方周末的记者联系到我,我把大四这一年的工作都介绍给了那位记者,记者说:“现在,像你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不管怎样,大四这一年,我已经可以骄傲的说,“永远聆听来自最底层的呼唤”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呼喊了,我开始了实务性的工作,也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前不久,新世界中国邀请我们去他沈阳的工地重新调查,说他们已经作了很大的改善,希望我们能继续关注。

在那一刻,我明白我找到了自己价值的所在。

这些年来,我参加了很多全国性的活动,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徐洪业。”不知不觉中,学校已在我身上烙下了深深地印记,即将毕业之际,无论结果如何,仍然要将感谢留给学校,留给这个让我梦想起飞的地方。

我始终坚信相信,我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