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禹,男,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材料E111班学生,曾担任高工学院卓越传媒主席。大学期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积极参加各类学生工作,是突出良好协调工作和学习的代表。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精英奖学金、全国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北京科技大学87校友优秀学生干部,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
过去也只是过去,梦想从自习室开始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爸妈都是教育工作者。从小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开明,从来不对我的学习生活有太多的要求,似乎一切都任我自流,过去的成长都是自如的。学习始终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我也不例外。所以,自由带来的是一直都让人忧心的成绩。从小就是这样,直到高三时有所醒悟,却为时甚晚,稍有起色,但已然要面临高考。幸得父亲的预见能力,虽成绩不好,但凭着自主招生的优势,擦着分数的边缘来到北科,成为高工的一员。
所以,如果非要以学习成绩来给我们排序的话,恐怕我是不折不扣的垫底。上了大学,我也一样经历了迷茫和彷徨。社团、活动、上课,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夜到深时,细细数来,发现没有一件事做得让人满意,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想过自己的未来,从随性洒脱的日子中看不到哪怕一点点模糊的影子。找不到人生价值和方向,这种无助的感觉第一次袭上我的心头,生活都变成了灰色。恐怕当时给同学们的印象就是:木讷、沉默。我感到恐惧,深知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大学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带来的打击终于告诉我,彷徨没有用,迷茫更是在浪费时间。既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为什么不从先做一个牛逼的学生开始?是啊,为什么不呢。所以,即便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未来是怎样,但终于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从那以后,我依然常常一个人,还是被人忽略的存在。宿舍里看不到我,运动场上看不到我,我的生活轨迹仅仅局限在了宿舍、教室和图书馆。
两个月的努力付出,换来的是年级第一的成绩。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我终于开始被大家认识,不被人忽略的感觉真好。同时,这件事告诉我,过去真的只是过去。两个月能让人从及格边缘到第一,说明从任何时候开始努力其实都不晚。
我爱上了做第一的感觉,爱上了被人重视的感觉。所以我总要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三年来一直坚持,从未放弃。如果要把大学时光分割,相信我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时间都在自习室里度过。正是因为如此的投入和付出,我的专业排名再也没有出过前三,同学们也再也没有奇怪:这个人是谁啊?
自习室,也仅仅是个开始
正如我前面所说,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我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自然要面临新生奖学金竞争的问题,身为第一的我,从理论上来说是最有可能取得新生特等奖学金的人。自信满满的我,满心欢喜地完成了大学期间第一份ppt,洋洋得意地站在了讲台上。早已在心中想象了无数次充满赏识和赞叹的场景并没有出现,迎来的却是生硬的问题和自己的满头大汗。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瑟瑟发抖的双腿和颤抖的声音。那年的特等奖学金得主不是我,一等奖也不属于我,二等奖落到了我身上。但这二等奖对我来说,不是荣耀,而是无法忘记耻辱。
又一次的打击,我再次陷入了失落和迷茫之中。突然不明白第一有什么用,似乎努力都白费了。虽然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我知道自己必须改变。虽然这只是一次奖学金答辩,可能说明很多问题。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但我必须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融入环境。
再次拿起已经放弃的社团工作,积极参与其中。还主动参与到学院本身的工作中,成为年级组员,辅助导员完成日常工作。抱着一定要弥补自己的缺陷,听着不同的讲座报告,学习他们的ppt风格和演讲方式。大二时,还为了感受社会和磨练自己的处事能力,做了一个月的兼职。
所以,后来的生活,又变得杂乱,什么活动都希望去尝试一下。甚至考试临头了,也知道自己准备不够充分还是义无返顾地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工作。似乎又回到了大一的瞎忙活的生活,可这种不可开交让我连迷茫的时间都没有,忙而充实。这就像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虽然表面相似,但整个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一直在忙,我也在成长。自己的能力在快速增长。从当初那个在女生面前说话都哆嗦的青涩男孩,到现在的我已经改变了太多。能力得到同学的认可,所以即便我在班级内仅仅是生活委员,但班级答辩都是由我和班长代表班级进行。说起来还是很奇怪,往往都说班长和团支书是绝配,而到了我们班就成了生活委员和班长的默契配合。
追随心,随性做
我是个特别在乎别人看法的人,这是来源于我自身极强的自尊心。所以我受环境影响极大,很多事情都在随大流,这就是迷茫的一个代价,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基础的规划,难以很快走出自己的路。但这种规划我相信是不可能一蹴而成的,必须得慢慢摸索。虽然依然会迷茫,但始终我怀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做,现在就开始行动”。但这种“做”是需要一个度量的,所以我们必须随心。当真的是时候看清自己方向的时候,自己的心会提醒自己。所以,随心,随性。
自己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这是之前从没有想到的。所以,有时候没有规划其实也有好处,因为规划常常是赶不上变化。如果按照我之前的想法恐怕是本科毕业就工作,来到高工决定读完硕再工作,结果呢,经过不断感受自己的内心,细细考量,博士已经成为自己的决定。我过去认为学习只是一个手段,只是一块敲门砖,可渐渐发现我自己其实很喜欢学习的感觉,所以在闲暇时光也会去找一些软件自学,充实自己。在目前来看,读博是最适合自己的。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选择,不受约束。
只想过在北科读研,到大三下却发现自己有能力去搏一下清北名校。我相信清北的梦大家都有,我自己虽然想过但感觉到太多遥远。但也就是上课一闪而过的想法,触发了自己后续的活动。从四月份开始着手此事,几经辗转通过校友认识到清华导师。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获得导师的认可,第一次去参加组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晚来一步,导师的直博名额已被他人捷足先登,而且那人还同为北科同学。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的苦涩无法言喻,坚定的信念瞬间奔溃,当晚我哭了,无人诉说,内心的脆弱体现得淋漓精致。第二天,一觉醒来,虽然很低落,但我逼迫自己冷静下来。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就这样放弃是否有些不值得?不想就这样,我通过校友废了很大劲儿才结识导师,不能清华进修就算了,但自己应该趁这个机会进清华的实验室看看。抱着对自己,对帮助我的人一个负责的态度,我暑假期间在清华实验室坚持了一个月,帮助清华的师兄做实验。当知道导师愿意接受自己的时候,自己才真的喜出望外。导师愿意,可政策规定高工人不能外推,自己却依旧在坚持。临到保研,新规定的出台放宽了高工人的保研。一切都顺理成章,顺其自然,我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即便不能去又如何。最后事实证明,随心有所得。回想起来,保研这件事上,自己也真是幸运,一切都向有利自己的方向发展。
其实一切的一切,总结起来就一个词——坚持。
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这个词更是被人们说烂了,可事实确实如此。我在给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的时候,讲自己经历的时候却始终没能讲出个所以然来。因为我自己都不明确自己是如何走到现在的。三年来,每次总结都似乎能找到一些原因,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不可能完美地总结出自己的过去。因为每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有太多的因素就可能成为决定一时成败的关键,我们无法捉摸。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坚持不懈地写日记,作总结,不少成功学的个人传记就是这样。但其实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可复制。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路,需要随心,坚持。
每一个成功人士都能够有着韬光养晦的经历,不断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给自己充电。我不是成功人士,但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我不会羡慕在众人面前光彩照人的人,因为我知道我的能力还不够。我也不会嫉妒别人能在各种社团工作中游刃有余,人脉广阔,因为我知道我自己还不够强大。我有太多东西要发展,但也不能一味只求发展而忽略了人际,这一切的度量都需要随心。人人都是特殊的,价值观也有差异,我不照搬他人,而是跟随心走,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