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程世昆(博士研究生)
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主要事迹: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德龙特种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三好研究生,校第九届十佳学术之星;获已公开专利2项(第三完成人一项、第四完成人一项);已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篇(4篇SCI,其中Top1区3篇,1篇EI,2篇中文核心),另有1篇SCI和1篇EI已录用,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627;曾挂职于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运行部和规划发展部;在学期间到德国、印度、挪威、奥利地、瑞典、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尼泊尔、中国台湾等地进行学术演讲、出差调研、短期学习等。
座右铭:态度决定一切!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科人,在科大已经十年有余。和很多同学调剂专业不同,我是大学第一专业报考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并且到目前为止一直就读于本专业,本科保送读研。曾申请了两次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未果,机缘巧合又回到科大攻读博士学位,今年6月,将申请博士毕业。借此申报“校长奖章”的机会,对自己的过去做一下回忆和总结吧。
在去年评选2013年研究生“十佳学生之星”时,曾写过一篇《我的学术理想》的申报材料。当时,谈到“学术”,我不同意仅以论文、专利、著作、获奖等成果性的东西考量一个人“学术”,这些只能是“学术”的一部分。“学术”应该是个很宽泛的词,对于研究生而言,我想“学术水平”应该包含学习阅历、社会实践、科研成果、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
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有机会评选“学术之星”。结果是,我竟然以全校答辩第一,总分全校第二的成绩成功当选。这次评选经历,让我有一些感悟。我们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做任何事情都这样,“把有当无”。如果中了,兴奋度就非常高。哪怕我们没有获选,失望落差不会大,过程也是好的,起码积累的经验。如果真是你应得的,那结果就是你的。我们只要尽我们努力就好,做到问心无愧,结果不妨就交给命运吧。如果结果未能如我们所愿,只能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的努力还不够!少一些抱怨,多从自身找原因,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虽然保送读研,但硕士期间,我的学术基本毫无建树。虽然如此,我很感谢导师对我的培养,让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国际项目,英语专业水平得到很大锻炼,可以独立撰写英文报告,这些为博士期间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素材。硕士期间,我担任074班班长,通过和班委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在年级8个硕士班中唯一当选“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标兵班集体”。期间,我也曾荣获德龙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三好学生、院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毕业生等各项荣誉称号。我们做很多事,表面看起来没有结果,但其实都是有意义的。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有感触。
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后,我出色完成了课程学习,并且参与了一些项目。我参与的项目偏重于国际合作,我的导师李子富教授是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博士毕业,我的另外一名导师是北京科技大学德籍客座教授Heinz-Peter Mang,他在世界70多个国家工作过,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导师原因,我参与过很多国际项目。我去过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尼泊尔等地进行学术演讲、参观交流、实地调研等,这些经历是我读研究生之前都不曾想过的。有一次我与导师及我校德国专家为巴基斯坦糖蜜酒精厂提供技术咨询,帮助巴基斯坦解决糖蜜废水的处理带来的环保问题,期间导师甚至提出让我常驻巴基斯坦完成博士论文实验和课题,当时可把我小心肝着实吓得不轻,现在想想也不是什么难事。另外一次,我与德国专家远赴巴基斯坦为巴基斯坦军队提供沼气发电项目可行性评估,但是有士兵全程跟随,荷枪实弹,倍儿有面!由于巴基斯坦的自杀式爆炸,我们被要求分开坐车,不然容易成为袭击目标,现在想想,这些说起来都是很不错的经历。去年底,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我们研究团队502万美元,用于开展“中国区厕所创新创意大赛”(Reinvent The Toilet Challenge,RTTC)以及进行排水系统创新技术研发、样品生产、测试和技术推广工作,厕所创新包括便器、废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整套系统。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当时为大赛启动会组织者之一、组委会秘书,并作为唯一学生入选专家成员。接下来,我们将联合全国学联和全国爱卫办专门针对全国大学生开展“厕所创意大赛”。我之所以第一专业报考环境专业,的确心存理想,希望我们能为改善环境问题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我想,这些项目经历不正是在帮助我实现自我价值吗?
读博期间,我参加过10余次国际会议并做演讲。在与其他参会者交流时,我都会很自豪地介绍说,我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在德国斯图加特的霍恩海姆大学参加的国际沼气会议。当时,我导师是特邀嘉宾,做主题报告(Keynote speech),但是他因故不能出席。导师做了大胆的决定,由我代替他做报告。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演讲PPT是我到目前为止最精心准备的一个,由我的导师和德国专家修改了很多次。大会上,共有四人主题报告,一人来自美国,一人来自德国,一人来自非洲,级别都很高,而我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来自中国。我的演讲议题是“Biogas Developmen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Up-Scale the Technology”中国沼气产业的国际合作。当时英文水平有限,但也是硬着头皮讲下来了。这是我目前感觉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当时出席会议的中国参会者都是教授院长,只有我一个是学生。而我却有幸成了报告人,他们都是听众,中国教授对我的评价很高,会后并留影纪念。那个时候,在其他高校教授面前,我很骄傲地说“我是北京科技大学一年级在读博士生”。
我来自山东小城镇,小时候从未想过自己会出国,而现在竟也去过不少地方。朋友们经常说,这些年的阅历,让我已经自然而然地培养了一种“国际范儿”。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可以走遍全球。我想,这些都是导师和母校的培养分不开的。我希望到世界更多的国家去体验、学习、交流,希望我的足迹可以遍布全球。我要努力让和我接触过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都记得我是来自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的Mr. Shikun Cheng,未来的Dr. Cheng。
研究生最直观的的学术成果说到底还是论文水平。我的博士论文基于大量的野外调研,不是实验室研究。博士期间,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期刊4篇(3篇TOP一区期刊,IF>15),另有一篇会议论文被邀请发表在SCI期刊上(TOP一区,IF=5)。多篇论文在审稿/投稿和准备中,多为TOP期刊。其中两篇SCI文章被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收录,该杂质一直被中科院情报所列为JCR一区期刊、TOP期刊,5-Year IF=6.577,2013 IF=5.627。在Google Scholar统计的可持续能源Sustainable Energy类的期刊中,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排在第一位。另外一篇SCI文章针对博士论文的一个创新点完成,发表在Applied Energy。这个期刊一直被中科院情报所列为JCR一区期刊,TOP期刊,5-Year IF=4.783,2013 IF=4.781。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创新点充足,实际应用意义巨大,审稿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全文没有经过修稿直接被期刊接收!根据SCImago Journal Rank,Applied Energy在2012年能源领域综合期刊排名第一位,在能源工程领域期刊排名第四,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针对另外两个博士论文创新点,我也在积极准备,拟投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JCR一区,TOP期刊,IF=11.65)。此外,我也是SCI期刊《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IF=5.627),《Environmental Progress & Sustainable Energy》(IF=0.865)等审稿人,已经审稿了10多篇文章。通过审稿,我也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硕士期间,我从未想过自己也可以发表高水平SCI文章,现在我也逐渐建立起了信心。希望下一步冲击IF>10的期刊,希望有一天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Nature、Science这样绝对重量级的学术刊物中,为母校争光。
此外,我的博士学习经历不局限于专业论文的发表。我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加了2012年博士生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我同样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参加首都高校博士生和博士后到北京市挂职锻炼,挂职于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助企业运行部和规划发展部工作。期间,独立撰写并完成了80余页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分析报告》,受到集团各级领导高度评价,为挂职单位涉及北京市垃圾处理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期间,撰写的四篇挂职总结均被刊登在《2012年首都高校博士生博士后和辅导员挂职锻炼通讯》,而且挂职期间的很多工作和生活照片多次被刊登在《挂职锻炼通讯》的封面。挂职单位领导对我的报告给予很高评价,集团总工称赞为他阅读过的“最清晰、最完善、最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集团给予的评定意见为“本报告撰写格式科学规范、结构框架合理、内容详尽具体、观点明确、可读性强,提供了很多宝贵信息和背景资料,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为北京化工集团涉及北京市垃圾处理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这也是集团对我工作的肯定吧。现在,集团领导仍然与我保持联系。在新一批的博士生挂职锻炼启动时,挂职单位专门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可以推荐,这也是社会对我们学校的一种肯定吧。我很荣幸能以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的身份参加此次挂职锻炼,让我与企业都有所收获。挂职锻炼的一些联谊活动,也让我有幸结识了来自全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各位同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导师一般都是关爱自己的学生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让学生单独出国,尤其到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这种非主流国家。导师对我相对放心的原因在于我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到哪里都能吃得香,睡得香。我想这也是进行“学术活动”的前提。我热爱体育运动,尤其足球、篮球、台球、羽毛球。我曾经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运动会颠球比赛第一名,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运动会定点投篮比赛团体第一名,参加北京科技大学台球挑战赛进入四强,代表学院参加第一届研究生文化节足球比赛获得季军,参加北京科技大学七人制足球赛进入八强。平时,经常锻炼身体。有时候挺佩服自己,大冬天的晚上还可以一个人出去篮球场投篮,每次投进至少200球方能离开。我真心希望,我可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或者更久。
在此,我想介绍下我的导师——李子富教授,他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的导师是正儿八经的“海归”,德国的工学博士。导师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儒雅,学者范儿,深得女生的喜爱。由于导师为我们提供的国际交流平台,我有很多机会与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和实习生交流,实习生不乏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琛工业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也逐渐建立起了自信心。心里总是想“我们科大培养的学生与这些世界名校的学生水平也不差嘛。”曾经有一次,我与导师一起去巴基斯坦,途径迪拜转机。回来时,和当时的乒乓球国家队同机,记得看到了刘国梁、王励勤、孔令辉、马琳、郭跃、李晓霞……登机后,我和导师旁边紧挨着就是这批国家队员,我右手边是导师,左手边是王励勤,再往左应该是马琳。奇怪的是,竟没有向他们索要签名的冲动,而且周围其他人也对这批国字号明星没有崇拜的举动。他们也是如常人般玩手机、聊天、玩ipad。当时,突然有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明星,我们为何要找他们签名呢?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明星身上肯定有比我们出色的地方,但是我们身上也有很多比他们优秀的地方,只是因为我们优秀的地方知道的人比较少而已。我们需要建立起自信,承认自身的不足,但也不要对自己妄自菲薄。
我有很多同学和朋友,都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每当和他们交流我在“贝壳”的学习和生活时,他们对我总是投来各种“羡慕、嫉妒、恨”。当我们再见时,他们说,没想到我的变化还挺大,也没有想到我会有今天的成绩。当年我没有出国,很少有人想到我在“贝壳”的生活如此多彩。他们向我吐槽国外的各种不顺,我想这对于他们也是难得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一旦做出选择,不要后悔,坚持走下去就会有异样的精彩!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觉得在科大读博士会比在国外读博士差多少,我反而有些庆幸自己没有出国。因为在这里的十年,我过的很愉快,很充实,有很多在国外读博士也不会有的体验和经历,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不能说在学术上做出多大的贡献,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个人认为还是无愧于科大及导师对我的培养。突然,我感觉可以很自豪地说,今天我以科大为荣,未来科大以我为傲。
人生有很多缘分,与家人、爱人、同学、朋友、偶遇的人……,我经常想,我们和自己的导师和母校,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现在我也要马上毕业。最后,仍然要感谢母校北京科技大学及环境工程系对我十余年的培养,感谢我的导师李子富教授和我校德国专家Heinz-Peter Mang对我近7年的培养。感谢每一位共事的老师、同学、朋友……,是你们,让我在科大十年,永远不觉得孤单!让我想起利物浦球队的队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也许,未来还会继续续写与“贝壳”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