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子风采

学子风采

心怀梦想,扬帆启航

王雨翔,男,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111班学生。现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计通研111班班长。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87级校友基金优秀学生干部、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班级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校级优秀班集体称号;本科学习期间曾获青岛奥帆赛志愿者之星、青岛奥帆赛优秀志愿者、山东科技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优秀干部、2009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山东科技大学校级一等奖学金。

初识北科,情系满井

我与北京科技大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2009年的夏天,实习项目组里有两名来自北科的同学,通过跟他们的相处与接触,我渐渐感觉到这个被称为“贝壳”的大学有着一种特殊的精神,让从这个校门里走出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坚韧刚强,又在遇到困难时百折不挠。这让还在读大三的我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去北科读书。

时光如梭,一转眼又到了填报考研志愿的时候,我终于能够把这个在我脑海中日夜浮现的名字填到纸上,为了最初的梦想,我愿意竭尽全力为梦想而奋斗努力。2011年的春天,我来到北科进行研究生的复试,在我踏进校门的那一刻,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是如此的接近。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收到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梦圆了。

来到北科,结识了许多新的同学和朋友,也听说了许多北科与满井村的故事。而更多的体会是作为一个北科人,都具有的一种北科独特的精神——“钢魂”。它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北科学子不断成长,也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北科人建功立业。向世人展示老钢院的风采,也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成为钢小伙铁姑娘。

踏实学习,刻苦钻研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步入研究生阶段,对于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考研成绩还不错的我自信满满,感觉对研究生的课程还能轻熟驾就。相比本科生较为宽泛的专科基础课设置,研究生的课程就显得更细致、更有针对性。比如物联网专家王志良教授开设的《人工心理与情感计算》课程,专业上有着极强的针对性,而在知识面上却覆盖广泛。此外还有一些从未接触过的新课程,诸如《嵌入式系统应用》、《智能空间技术》等等。刚上课时,我包含一腔求知的热情,可是好景不长,随着课程的进展我渐渐发现这些专业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尤其是在一次课程的中期检查中被老师点名批评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对过去几个月的学习经历进行了总结,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和培养目的有所区别,造成了本科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不同方法。本科生教育是从高中较为宽泛的数理化生等课程向就读专业的专业基础教育开始转变,使之具备一定的基础的教育,重在基础;而研究生教育则是在本科生对于某门专业方向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的基础上,对所要进行的课题方向做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但这种针对性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大类学科的分支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广博的相关知识面的基础上建立的,研究生学习要且博且专。这时我才意识到,仅仅学习课程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发现问题立刻改正,我借助图书馆藏书、校园网络资源以及各大论文搜索平台用来辅助学习、查阅资料,尽最大的努力弥补自己在之前学习上存在的漏洞和缺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上我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给自己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与此同时,我还意识到研究生的知识不仅要具有专业深度,更需要广度,在选择专业课的同时选择了适当的相关课程,在学好专业知识、做好专业领域研究的同时能够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获得灵活的专业思路与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水平,为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进入研究生阶段,我开始接触到课题任务。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此之前从来也没有接触过,既好奇,又充满挑战。 2011年9月至今,我参与到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工作。这套系统是一种基于标清、高清视频监控图像的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摄像机视野中特定区域进行智能分析,自动检测交通流量信息和一些交通违规、违法事件。

通过这套系统,能够大幅度的减少交通道路管理部门的工作量,降低管理的成本,提高各个交通卡口及重要关口的事件检测率。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对整个项目的一无所知,到对项目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再到工程现场的实施安装部署,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过程。为了对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利用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各种学校资源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与老师和师兄同门的交流和讨论解决困难,随着项目的进展自己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受益颇丰,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收获。

无悔青春,有为研会

从研一入学到现在,我一直在学院里担任研会主席。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研会从成型到成长,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有针对有目的的开展活动,大家从相互的陌生到凝聚成一个有力的集体。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颇多,真真切切的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切身的感受到打造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颇为不易。当然,有付出也有回报,现在的计通研会已经成长为由科技、文体、宣传和办公室组成的研究生组织,并在人人网上开设了“计通研会” 公共主页,扩大了计通学院研究生的影响。

还记得刚入学时,我就担任了研会的主席,当时我满心欢喜。可是高兴地劲头还没过,我就得知自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光杆司令”。11届的研会是计通学院的第一届研会,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招新纳新便是我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怎么挑?如何挑?挑什么样的?这三个大大的问号摆在了我的面前。时间不等人,我抓紧一切时间和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到网上查面试题;找职业面试流程;向辅导员了解报名同学履历;甚至去人人网上去看他们曾经参加过的活动;当筛选报名表、面试、座谈等整个流程结束之后,我满身疲惫,但是内心却激动澎湃,既有聚集一个团队的成就感,又有领导这个团队取得成绩的渴望,更多的是对这个团队的未来寄予着无限的希望。纳新招新这件事让我对学生工作,尤其是研究生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化困难为动力,用“心”去解决问题。

研会就这样成立了,可我心中一直有个疑虑:大学的学生组织里部长、主席都要比干事高一级,现在研会里都是一级的同学,会不会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的埋在了我的心里。在学期开始时对研会工作做了整体规划,接下来研会便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始组织活动。先是以球会友、促进交流的“学友杯”篮球赛;随后组织11届部分新生代表前往人民大会堂听取首都高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报告会;组织11级同学训练并参加了第七届研究生轻体运动会;组织开展两期学术之星分享会,让高年级的硕士博士师兄畅谈学术人生等等。活动且丰富且精彩,研会也从籍籍无名,变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学生组织,为老师同学所称道。工作异常顺利,有成绩,也有表扬,远远超出了我的料想。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终于忍不住旁敲侧击的问研会的同学,为何能够如此顺利。得到的回答让我倍感意外:大家都在一起研会做点事情,也就不分什么职位高低。况且你都是主席了好多事情都亲力亲为,我们自然也不能落后了。这句话让我内心的疑云散尽。同时也暗下决心,用更努力的工作来回报大家的肯定,打造出一个更加精良的研会呈现给所有关注计通研会的人。

 

班级建设,争优创先

在2011年9月,通过班级竞选,我开始担任计通研111班班长的职务。在班级工作上注重工作的计划安排和工作总结,保持与同学的沟通交流。与辅导员老师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认真听取指导意见,踏实工作,勤恳进取,为班级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研究生的班级工作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刚开学,班级也打过球,聚过餐。可是班级凝聚的效果就是不那么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了问题:全班同学一起见面的时间和机会不多。相比于本科教学,研究生的课程大部分是根据导师的课题设置和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课程选择相对分散。不像本科生能每天一起上课见面,加之居住的宿舍相对分散,是导致研究生同班同学彼此不熟悉的主要原因。找到了原因便可以对症下药,在班级里组织每周一次的羽毛球赛,让大家在运动的同时见面熟悉;隔周组织出游踏青出游;渐渐的隔阂没有了,壁垒消失了,青春和热情成为了计通研111班的基调。

有了好的班级氛围,也有助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开学之际,邀请到学院知名导师王志良教授为班级同学开展学术讲座,让同学们在获得前沿科技知识的同时,拓宽了研究思路,踏实了科研基础;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开展学术探讨会,分享研究内容;为迎接北科60周年校庆,开展了以“爱我北科,展我风采”为主题的班级活动,烘托了校庆的氛围;针对研究生体育活动时间较少的现状,在班级内部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羽毛球赛,主动与其他班级联系组织了篮球赛、足球赛等多种体育赛事,并动员参加研究生轻体运动会,增强同学体质;在春天来临时组织同学踏青春游;参观军事博物馆,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活动丰富了班级生活,创造了一个学风严谨又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多个层次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把班级37名同学捏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我们的班级越来越优秀,成为一个具有班级责任感的集体。

在努力做好班级工作的同时,也不忘积极开展社会活动。为喜迎建国六十三周年,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计通研111班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驻京部队的官兵们共同开展了红色“1+1”的军学共建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拉近了研究生与驻京部队的距离,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增进了学生对军队建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们的国防理念和爱国情怀,激励我们新一代研究生认真学习部队官兵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为祖国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而努力学习。

在2012年10月开展的优秀研究生班集体评选中,凭着一年多的班级凝聚、充足的材料准备和优秀的临场发挥,计通研111班在激烈的竞争中勇夺魁首,获得了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班集体的优秀称号。

服务团学,完善自我

应团学工作和学院要求,我担任了计通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学生负责人和北科60周年校庆计通学院工作部学生负责人。

2011年度研究生学术论坛期间,作为学院学术论坛的学生负责人,我负责论文的收集,整理,与专家评审团的沟通,学术之星答辩会的组织等。

在北科60周年校庆前夕,我在计通学院工作部负责部分学生工作。职责是为计通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勤敏轩”收集展品以及科技作品。以及筹划准备计通学院校友论坛。

除了学团工作,我还应聘了助教职位,希望通过作为一名助教,在过去的一年里完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语言设计》及《VF数据库》三门课程的助教工作。为高等工程师学院、数理学院及留学生(文留)共9个班,近280余人次开展助教工作。在助教的过程中,我积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详细的进行批注,在上机课时对学生认真用心指导,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学期末的工作考核上取得了任课老师和主管老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通过助教这项工作,了解到了老师们讲课的辛苦,也能够更好的了解师生关系,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如何学习,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安排好学习科研、学生工作之余,我还会抓紧时间参各项运动。在轻体运动会上取得了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12年三好杯足球赛上,与计通学院的队员一起,戮力同心,力克强敌,闯入四强,勇夺季军。

在北科的一年时间匆匆过去,不知不觉中学校已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地印记,让我到一言一行都沾染着北科的风采,让我能够拥有作为一个北科人的骄傲。在这一年里我学会了感恩,感谢北科让我载着梦想和希望再一次起航。

今天,我以北科为傲!

明日,北科以我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