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员之家 - 辅导员事迹

辅导员事迹

坚守本职、倾力奉献,扎实工作推助学生成长——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邵丽华

前言:

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从来没把这位女辅导员邵丽华当作女生,因为她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担起担子来从不退缩,再累的活她拼命做,再重的担她不含糊,尤其是在今年七月学院两位主力辅导员离岗后,她更是身兼数职,抓团学、做党建,同时带着两个本科年级300余学生,基础工作又绝对没放松。每天晚上8点下班算准时,加班到10点是常事,为工作她的婚纱照从“五一”推到放暑假,甚至“十一”都没完,最后草草收场。对于一个年轻女孩子来说,这些都意味着什么?学生背后叫她“拼命三娘”、“女超人”,我们除去心疼更多的是啧啧赞叹。

做党建她注重夯实基础,做团学她追求精致,更重要的是带学生,她在不吝付出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摸索如何将工作做的科学而有效。这就是我们外语学院学工办辅导员——邵丽华。

一、个人简介

邵丽华,女,汉族,1986年7月生,中共党员,理学硕士。曾任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2009级研究生辅导员、数理学院研工组组长,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担任本科生2010、2011级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曾经的她是我校近年来唯一的女学生会主席,担任校学生会主席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学生工作基础;在本科毕业攻读研究生的时候,她半读半工以数理学院兼职辅导员的身份为身边的同学尽心服务;现在的她继续延续自己的辅导员职业生涯,在外国语学院这片沃土上完成工作方式从理到文的转变,以“保平安、重专业、促发展”的清晰思路开始新的辛勤耕耘。

(一)心系学生,追踪成长,做学生平安的贴心人

2011年夏末,邵丽华迎来了她在外国语学院担任辅导员后的第一批学生,面对这群90后学生,她早早地搜集相关资料,希望在提前了解学生们的详细情况和普遍特点后制定好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接触,她深切感受到学生们所承受的压力正越来越大,既有对职业方向的迷茫,又有对情感问题的无助,无形之中催生了不少不良心理倾向。于是,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们的安全工作,如何有效地把握学生情况对每一个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成了她极为重视的问题。安全工作的基础是对学生信息的全方位掌握,邵丽华本着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在开学初对新生进行基本信息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辅导员助理每周详实的工作汇报,为每位学生制作了一份“成长追踪表”,这也成为她开展安全工作最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邵丽华设计的“成长追踪表”中有学生个人及家庭情况的基本信息,也有学生入校时的计划与希望,有他们每学期大大小小考试的成绩记录,也有他们每次和自己聊天的谈话内容。恋爱情况、重大事件、网络动态、获奖经历……表格中包含各种各样的项目,而把这些空格都填满并时刻更新便是她未曾怠慢的功课。身兼学院党建工作、学生干部管理、团学工作等多项任务的她会专门留出“答疑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每个宿舍进行集体约谈,154个学生,36个宿舍。每周的班长支书例会上,她都一定在结尾嘱咐这样一句话:“班里同学有什么动态,尤其是感情生活和心理上的波动,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我。”虽然连她自己都觉得“唠叨”,但不说就会觉得不踏实。她每天的电脑桌面上,人人、飞信、QQ、微博在线不断,有时间就关注着学生们的动态,向学生们的真实心声做出及时回复。或许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邵丽华却默默挂念于心,为的是把“成长追踪表”做实做细。

忙碌的工作并未让邵丽华对“成长追踪表”的质量打折扣,她更加注重工作的方法和效率,虽然有时也避免不了个人时间的牺牲。晚上走访学生宿舍,一圈下来常常已过去3个小时;课后约来同学谈话,亲切细致中她将温暖话儿浸润学生心田;一天的忙碌结束后,时常留在办公室的她正在为“成长追踪表”的更新和信息总结不停敲打着键盘。就是这样事无巨细的积累,邵丽华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都变得更为全面和深入,她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个人心理疏导时变得更加有信心有方法、更加得心应手。

来自农村的姑娘小李,她的“成长追踪表”上记录着这样的信息:性格开朗,有韧劲、敢拼搏,但却因为做事方式方法的问题在入学之初屡屡受挫。小李因为压力太大多次大哭,邵丽华几乎每次都及时陪在她身边,一方面尽快疏导学生受挫情绪,另一方面耐心引导她发现自身问题所在,对其传授经验,安慰鼓励。一年后的小李已成为班级同学心目中最信赖的班长,更在学校的广阔舞台锻炼学习,绽放光彩。性格内向的小赵,她的“成长追踪表”上这样记录着:腼腆内向,不擅与人交流,学习上英语基础薄弱,但有进取心。邵丽华主动找时间约小张聊天,倾听她的生活、她的学习、她的不安和担心。邵导看出了她的自卑和焦虑,也看出了她的不甘落后,于是她在与专业课老师进行交流时专门询问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方法,并在跟小张再次聊天时进行建议指导,告诉她:基础差并不意味着落后,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邵导以其爽朗的性格感染着小张,更把一些优秀学姐学长们的励志故事讲给小张,帮助她找到相似点,得到奋斗的力量和方向。同时,邵丽华还通过发动班委和其他同学的力量,从侧面帮助小张更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集体当中。邵导就是这样细心耐心地关注着每一位学生,通过总结他们的群体性特征分对象、对重点地将学生放在心中。记得有同学找邵导聊天的时候,问她:“我们把心里的烦恼都倒给你,会不会影响你的心情?”她说只要看着你们能把自己照顾好就会觉得开心。

简简单单的满足感带给学生的却是满满的温暖和关爱。邵丽华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奠定学生安全工作的基石,一份表格的背后是她倾力付出的真实写照。

(二)课堂联动,多面注力,做学生学习的守护人

除了生活的关怀,邵丽华更注重对学生们学习的关心,如果说中学时代,家长是孩子学习的监督者,那么大学时代,邵导更像是学生学习中的守护人,从学业辅导到学风座谈,从专业活动到第二课堂,邵导无不专心为学生打造最广阔的平台,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在大学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帮助各班建立起浓厚学风。

    第一课堂·根基

    班级学风的好坏是决定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课堂的质量则是营造良好学风的关键基础。从学生入校开始,邵丽华就围绕班级学风建设的主题着重从第一课堂加大工作力度。

    邵丽华一向重视制度的先决作用。深知许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因缺少必要的约束而白白荒废学业打基础的黄金学习期。于是,她首先通过深入学生课堂、走访宿舍的机会查看学生的上课情况和宿舍自习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征,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解决。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她专门主持制订了电脑合理使用及参加社团的倡议,并以与学生签署协议的方式,提醒学生避免因过度上网及过度参与社团活动而带来危害。

因为自身专业的不同,邵丽华十分清楚自己在对学生专业指导方面存在很大短板。然而,她并没有因此忘记策略,反而更加重视与班导师的交流联系。她根据对各专业学生学习进度的了解,适时与班导师进行面对面沟通:班级近期学习劲头如何?学生们的普遍问题是什么?谁学习进步了?谁学习状态很不好?学生们有什么新的诉求?学院方面还能配合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信息互通,以及每月度与班导师就学生特殊情况等进行重点排查,每季度向班导师、任课老师反馈学生的普遍性困难及问题的工作“制度”,邵丽华一方面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即刻反思工作情况,调整必要方式,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开展服务。除了与班导师进行积极互动外,她广泛借助高年级榜样力量,丰富和优化“学长学姐顾问团”,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普遍存在的学业问题,及时组织交流活动,请优秀前辈为学生送去最真实、最有效的学习经验。学生们在入门阶段因各类专业问题而困惑不已,她牵头请高年级“学习达人”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方向、专业前景缺乏了解,她便组织“英、日、德专业前景讲座”为他们给予大方向的指引;学生们面临大学第一场专业过级考试时忐忑不安,她又请来刚刚经历过专业考试的上届前辈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正是基于对学生诉求的及时把握,她切实有效的突破了工作开展的瓶颈,设身处地为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提供一切有力帮助。

第二课堂·拓展

理工科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做题和实验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文科学生,尤其是语言专业的学生又该如何扎实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呢?抱着这样一个疑问,邵丽华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体会和践行“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统一”的十六字原则,她在延续外院传统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思路、扩充资源,加强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帮助学生从“只看课本”变到“实战体验”,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语言学习需要有“说”的勇气,虽然学生们在大一还处于入门和打基础阶段,但他们实战演练的机会并不算少。她通过与专业老师的沟通,精心策划和推动各专业学科赛事的举办:英语朗读大赛、演讲比赛,日语朗诵大赛,德语短剧大赛,在她的努力下不断完善与创新,她坚持学生全员参与的机制,让学生们在这些比赛中强化训练、锻炼胆量、提高技能。同时,她还凭借兼任学院本科教务员的优势积极关注校外赛事,每逢遇到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专业展示机会的比赛或活动,她总会积极主动亲自深入班级进行活动宣传,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超越自我。她的果敢也影响着同学对各类赛事机会的热情,日语专业学生更是在“早稻田”日语朗读比赛等北京市大赛中取得了特等奖3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4人的出色成绩。此外,进入外院后的邵丽华也很快投入到大型品牌赛事的策划和组织中,不论是一年一度的市级赛事“北京地区高校学生外文配音大赛”,还是学院精品项目“外语文化节”,她都全心全意投入努力,带领各专业学生一起参与组织并共享外语文化的魅力。配音大赛中,她积极鼓励新生踊跃报名参与,鞭策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强化自我语言能力、锻炼勇气、增长见识;文化节游园日活动里,她又积极调动所带班级的力量,以本年级学生为重要主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实践热情和创造力,实现班级成员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分工、献言献策、力量融合,更让学生在具体参与中学习外语文化,提高应用技能。在一个个竞争激烈的赛场上,她总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以一名学习者、观赏者的身份静静坐于台下,看孩子们在专业学习上的进步,看孩子们挑战自我的勇气,看他们取得佳绩的喜悦。

(三)引航成长,培育英才,做学生发展的铺路人

邵丽华深知辅导员的职责是引领和服务,在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和“守护人”的同时,她始终立足学生发展,努力做好他们的“铺路人”

生涯辅导·全员

学生离开家庭来到大学,在一个与高中生活有着很大不同的全新环境里,他们会产生许多困惑,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迷茫状态。基于这种现象,同时结合对学生们的调查,她在新生正式入学之后,早早地邀请学院领导就大学生活、人生理想、未来发展及“双二辅”问题等话题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在领导们的启发和说明下,这些刚入校门的孩子初步建立起了对学校、学院以及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念,并在了解前辈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大致勾勒出自身的发展轨迹,朝着逐渐明晰的方向走得更为踏实和坚定。伴随学生课业阶段的推进,她结合各种机会和资源,广泛邀请相关前辈和优秀校友跟学生们进行经验交流,无论是学生面临双学位选择时为他们举办的“双学位说明会”,还是校庆期间请返校校友担任主讲的“职业发展座谈会”,学生在这些宝贵的机会中了解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探索着自己的发展方向。

单方面的讲授是一方面,如何挖掘学生进取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发展道路是邵丽华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于是,善于激发学生斗志的她精心设计出一份“简历”,在第二学期各班召开新学期班会的时候,她带着这份简历亲自参与其中。在对班级上学期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后,她就生涯发展的话题,结合高年级毕业生的优秀简历向学生们展示四年后硕果累累的学生应有的充实。学生们对学长学姐们的简历纷纷发出赞叹,她便于这时向同学们发放他们的尚未填写任何内容的“简历”,让学生在填写的同时切实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并在优秀前辈的对比下找出自身需要努力填补的空缺。活动结束后,邵导与学生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感想交流。“看到学长学姐们的简历,再看看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填写的简历,真的感觉自己差好多,才知道原来还要在这么多方面努力锻炼自己。”“虽然不清楚四年后的自己是否也能交出一份像学长学姐那样漂亮的简历,但我想只要能学习他们的经验和长处,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将来的我也会取得不少收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让邵导看到了激励“简历”的成功,她更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学生们的“简历”保存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每过一个学期发给他们一次,看他们不断丰富经历的喜悦,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

骨干培养·英才

或许是源于自身对于学生干部的情缘,邵丽华在开展对全体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的同时,也注重英才教育,尤其是注重对学生骨干的培养。

“学生人人有亮点,学生人人有潜力”抱着这样的公正心态,她首先从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做起,为每一位同学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深入挖掘“民间”人才。为了确保学生干部选拔的公平、公正性,她在选拔环节纳入班级推荐与个人自荐、笔试面试与公开竞聘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多方因素选拔出真正有热情、有能力的学生骨干。同时,她积极建立学生干部的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利用学校资源,动员学生骨干参加团校、党校、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院能动性,组织为期一个月的春(秋)季干部培训,通过主题讲座、优秀前辈经验交流、临场挑战等多个精致有效的培训内容,让学生干部们齐聚一堂学习好的经验,进行充分交流,特别是帮助新生干部们切实学习到了基本工作素质和技巧,学生干部们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此外,为了使学生干部真正做到服务普通学生、接受学生监督,她不仅打通干部“晋升”渠道,还建立考核和淘汰机制。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积极肯定他们的付出,给予表彰和精神鼓励,并向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级社团等积极推荐,打破学生干部“晋升”渠道出口单一,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与此同时,她认真落实干部民主测评,认真分析每班同学对班委工作的评价,然后分对象、分层次、有重点地对部分干部进行深入谈话,指出缺点不足,给予改进指导。

邵丽华从来不以领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干部相处共事。她更愿意做一名适时的指引者和协助者,让学生们在足够的空间里发挥才干、积极创造、尽情付出和收获。面对学生干部,她会提醒自己要时刻做好率先垂范,加强师德修养,以自身的一言一行为他们做出榜样;面对学生干部,她会谨记自己“大姐”的身份,在和他们共同工作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更为他们送去温暖贴心的人文关怀,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跟她接触过的学生干部们都会亲切地称她为“邵姐”,简单称谓中包含的却是学生们对她的尊敬与感谢。

回首过去,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在头脑中回旋,展望未来,充满不舍,但仍会用更饱满的热情、更真挚的情感、更成熟的心态去关注学生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履行着一个辅导员的职责,一如既往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在学生工作战线上越走越远越坚定!

三、获奖情况

北京市三好学生

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北京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