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海波,男,中共党员,1986年生,200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2009年8月起担任本科生“2+2”辅导员,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09级本科生辅导员,材料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工作组组长。负责班级:材料0911-0914班。同时负责学院共青团工作和本科生工作组相关工作。
2009年,伴着同学的讶异和亲人的质疑,我毅然放弃了直接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带着对学生工作的由衷热爱和满腔热情,踏上了钟情已久的辅导员工作之路。凭着一份因热爱而不敢懈怠的责任,一份因满怀希望而不懈追求的无畏,走在坚实的辅导员道路上。时间如白驹过隙,近四年的辅导员工作中,我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学生从懵懂、稚嫩走向成熟的同时,我也从一名勤学好问的新生辅导员成长为成熟、从容的老辅导员。在一名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我始终怀揣着不平凡的职责和使命,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对如何做好本科生辅导员、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从2009年7月至今的近四年时间里,我一直担任材料学院09级本科生辅导员。这四年来,自己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从学生入学之初的迎新入学教育、学风建设、温暖困难学生到班级建设、党支部建设、学生骨干培养,再到学生的保研、出国、就业、考研,以及共青团和本科工作组等多个方面工作。自己也由一名普通的本科生辅导员不断成长为到现在要统筹整个学院团员青年思想引领,更好的配合学院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全院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团委书记。
(一)献关爱、助成长,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之后,我便把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关爱学生适应大学,帮助学生成长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甲型流感的肆虐打破了军营的美好回忆,却给了我更好的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隔离的日子是苦闷的,但军训基地中我给学生量体温,送饭,陪学生聊天的那些画面却成了我们彼此了解,建立感情的美好回忆。作为“重灾区—1号楼”的负责人,我肩负重任,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好隔离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减轻被隔离学生的心理负担。我用真心和微笑去面对每一名学生,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给他们鼓励,帮他们建立信心。历经22天艰苦的防控工作,我们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让我更加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要把学生的成长和我个人的成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第一学期我就很快的认识了所有的学生,能够准确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生活中主动叫出学生的名字或外号,让学生知道我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心学生的生活,同时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微妙感情。我也很快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渐渐的我成了学生口中的“波导”,学生们说我对工作的投入堪称辅导员中的“战斗机”,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我发自内心高兴。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我把多渠道引领学生思想作为开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做人、做事、做学问”是在第一次班会我就跟所有学生讲述的“大学之道”,引领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工作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党团活动开展思想教育,真正发挥党团日活动的育人功效,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校。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为了不跟学生产生代沟,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更好的做好思想引领,我适时将工作的部分阵地转移到网络上,主动在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中加学生为好友,利用轻松、活泼的形式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距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关心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同时,为学生专门发状态、写日志,占领网络阵地,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二)多沟通、聚合力,做学生成长的护航人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视与班主任的配合和与家长的沟通,经过努力逐渐形成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聚合力的工作模式,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班主任老师的阅历相对丰富、对于专业的把握也更到位。工作中我跟班主任老师们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进而通过多种渠道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短信、邮件等形式经常跟班主任沟通学生状况,适时跟班主任沟通学生学习成绩和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班主任能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学生的成长。与班主任的密切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班主任经常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还有的班主任每学期都邀请全班同学一起吃饭,形成了班主任、辅导员齐抓班级的双线模式。
在工作中尤其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家长信、打电话、发短信、学业情况告知书、家长约谈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三年的家长信中,始终坚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手写每一封家长信,此举也得到了一些家长的认可和好评。在每年的家长信中都针对学生所在年级的实际情况写一封特殊的家长信,把学生各阶段重点事宜跟家长详细的说明,让家长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更能吸引家长主动与学校和辅导员进行沟通,为教育学生起到积极作用。积极与学生家长通过电话、短信进行沟通。通过语言上的直接交流,拉近与家长距离的同时,也直接的把学生的在校情况详细的反馈给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通过短信息交流,在重要节日与学生家长护发祝福短信,跟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学生家长更多的支持。对于存在较为严重学业问题的学生,如学业警示、降级等情况,给家长发送《学业情况告知书》,把学生在校的学业情况和学业警示或降级的实际情况传达给家长,要求家长来校面谈学生情况,并要求家长认真填写回执,把家长意见寄回给学院。与家长的密切沟通确保了学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抓党建、带骨干,队伍建设显成效
党员发展和党建工作是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我深知做好党建工作,带好党员队伍对于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作用。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注重对积极分子的培养、选拔,真正贯彻落实“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工作原则,经过三年多的悉心培养和认真考核,真正做到高质量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战斗力较强的党员队伍,截止本学期结束,所带班级的党员比例将达到48%。
党支部建设也卓有成效,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党团班一体化模式,真正实现了党支部建立在班级上,这也是材料学院首次实现在大四上学期就完成党支部建立在班级上,很好的发挥了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党支部的建设过程中,我不断总结、深化途径,充分利用党支部基层立项活动、红色“1+1”等活动来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指导学生党支部创新开展支部组织生活和支部建设相关活动,文明排队周,师生组织生活交流,五月征文主题月,党史知识竞赛,党支部“1+1”互助建设,支部独创的自我测评,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等等,在这些活动当中党员和积极分子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党员队伍在数量上不断壮大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强大的武装。所带的学生党支部在各类活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曾获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鼓励奖,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优秀基层党组织活动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创先争优,从我做起”活动一等奖等荣誉。
在工作中,培养一批成绩好、有能力、责任心强的骨干队伍,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三年的悉心培养,主要班委的同学对班级工作也驾轻就熟,工作得心应手,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干部队伍的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带四个班的党支书、团支书、班长共计12人,有8人已经保研或者放弃保研申请出国,另外4名同学正在积极备考研究生,考研成功的几率很大,学生骨干的经历给了他们更充足的学习动力。
(四)解困境、送温暖,帮助学生渡难关
学生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困难。有初入大学的适应性方面的困难,有经济上的困难,有心理方面的困惑,有学业方面的难题,也有对今后出路的烦恼。面对学生的各类困难,主动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困难,送温暖,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渡过难关。
学生中家庭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好的较多,经济上的困难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为保证每一名困难的学生都能受到帮助,在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的困难认定办法对学生困难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动态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对于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助学金评比公开、公平、公正,并且最大程度上扩大受资助学生的范围。巴合达尔·努尔旦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相比同级学生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差,管理难度较高。2010年的一天,我接到中国银行的电话,巴合达尔信用卡里透支的700元现金已经超过了规定期限,而且电话联系不上,如果再不及时还款,银行将走法律程序起诉他。我立即联系到巴合达尔询问情况,他告诉我家里现在经济困难比较大,现在实在无法偿还,看到学生焦急的表情,我当即拿出800元给他,让他尽快把欠款还上,学生一再推辞,我说“先拿着,把欠款还上再说”,他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连道感谢。虽然我的工资微薄,但到现在我从来没有跟他提过还钱的事,能够帮助他解决难题,看到他能够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上,我便感到无限的欣慰。自那以后,他也能更好的接受和认可我,也更愿意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对于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我更觉得是一种困难,更需要去关爱和帮助他们。这些心理的困难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伴随着各类困难无法解决而进一步产生的,所以解决心理困难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实际困难,减小他们出现心理困难的可能性,避免出现心理危机。对于有潜在心理困难的学生,我坚持做好排查工作和建立好问题台账,做到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通过网上的日志、状态和生活中的变化,掌握学生动向和变化,积极跟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舒缓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解决学生的学业困难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进入高年级,个别学生出现了学业警示、降级甚至有的学生越过了红线不得不退学。在帮助这些学业困难的学生的时候,始终没有放弃过任何一名学生。及时提醒学生做好复习、备考,适时同班主任和家长取得沟通,监督学业困难学生集中复习,争取和他们一起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虽然有学生不幸退学,但我所做的工作仍旧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生家长和学生在退学后仍打来电话表示对我这几年工作的感谢,这时候的混杂的心情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同时也更加激励着我更加努力为学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一些学生在我和家长、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小宇同学在大一、大二多次挂科,连续出现学业警示。经过与家长的来校约谈,以及我对他长期的帮助、督促、提醒,这名学生发生了较大转变,在过去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考了21门课,补考后最终通过了18门,而且现在正在积极备考研究生,复习状态很好,相信考研成功的希望很大。小唐同学,入学时只有16岁,各方面都不成熟,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也很差,第一学期就出现了多门挂科,随后几个学期仍然改善不明显,接连出现挂科。几年来一直与家长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在校情况,发现他的问题。三年中,虽然学生成绩一直不理想,但我始终没有放弃他,不断给他鼓励和帮助,我曾与他在宿舍走廊长谈2个多小时直至深夜,畅谈大学生活,帮他建立自信。经过努力,小唐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学习十分刻苦,所有的课程都补考通过了。他的家长在今年7月主动来校陪读,小唐正在积极备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复习十分刻苦,进步非常明显。近日,学生家长特地找到我和小唐的班主任滕老师,专门表达对我们的感谢。
伴随着学生进入大四,毕业去向的困惑随之而来,一些同学在保研、考研、出国、就业之间左右为难。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我的一些建议和帮助。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给学生相应的指导,耐心为学生解答疑问,给学生提建议。特别是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改简历,提建议,消除就业畏难情绪,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帮助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尽力帮学生扫除就业困难。
(五)有思路、多举措,学生出路结硕果
经过前三年的努力,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保研、出国逐步落实,就业、考研正在全力冲刺,学生各类去向硕果累累。在工作中深入把握好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才能给学生成长成才更多、更大的帮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针对保研、出国、考研等方面开始对学生进行指导,专门召开年级会,指导学生如何争取保研、联系学校和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国外知名大学,讲解申请出国时间规划;解析往年考研分数情况,分析当前考研形势。建立学生毕业意向台账,定期更新,动态掌握学生意向,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学生,为学生找到合适出路保驾护航。
在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135名学生中有31人获得推免资格,其中10人放弃保研,申请出国或考研,21人成功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攻读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鼓励学生出国深造方面,为学生提供模拟面试,现已有13名同学已经通过学校合作项目的选拔出国留学,另有17名同学正在积极申请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知名学校,准备出国留学,如果申请顺利,我所带学生的出国率将达到22%以上。此外,有71名同学已经报考了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学校在内的研究生。在考研同学的备考期,努力为考研服务,积极为学生争取到6间考研专用自习室,为考研同学提供学习的必要保障,给考研教室添置暖水瓶、绿色植物,给考研学生购买热水袋,安排党员和保研学生轮流值日给考研同学打开水,在考研冲刺阶段给学生群发励志短信,鼓励学生坚持到底,在同学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送去温暖,给予力量和支持。
2010年10月作为大二学生的辅导员,我开始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负责学院近3000名青年的思想引领。担任团委书记以来,始终把服务于全院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重心,紧紧围绕育人的核心目标,创新开展共青团工作,努力为广大青年搭建良好的素质拓展平台,全面落实实践育人,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一)不断完善组织建设,深入规范制度运行
为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我担任材料学院团委书记以来,不断建立和完善学生组织,学院团委现下设学生组织九个,分别为团委办公室、组织部、实践部、学术科技部、学生会、研究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求是学会、新闻宣传中心,学生组织总人数达300余人,各组织机构设置完备,配有辅导员作为指导教师。担任团委书记后,为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组织建设,深入加强制度的规范运行,定期开展学生干部的培训和考核,团校、考核大会都使学生组织更富朝气和活力,主要学生干部标杆模范作用凸显,连续几年的学生组织主席团成员都有着很好的出路,大多数成员都已保送研究生或出国。
(二)积极搭建广阔平台,全面深化实践育人
为更好的发挥共青团组织实践育人的职能功效,在工作中,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拓展科技创新平台,深入完善志愿服务平台,全面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为全面深化实践育人提供保障。
1.协同化、国际化,拓展科技创新平台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我始终把为学生拓展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作为工作的重心。充分结合学院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与学科优势,主动出击争取与学院各系所全面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团委经过一年的筹备,在2011年11月成功举办“首届材料显微结构国际摄影大赛”,本次大赛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吸引了国外包括MIT、日本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都柏林大学国内包括清华,北航,北理,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件作品。大赛的举办对提升我校影响力,提高科技创新氛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11、2012年学院团委连续两年协同学院实验中心举办“北京科技大学金相实验技能大赛”,大赛的举办吸引了全校来自材料、冶金、机械、化生等学院的同学参赛,徐金梧校长等学校领导也参加了大赛的开幕式,比赛的举办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掀起了全校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潮,也为全校团、系合作开展科技活动做出了表率。2012年12月,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在与学院实验中心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来自全国23所知名学校的师生齐聚北科大。以我为组长的大赛运行团队得到了全国高校师生及我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大赛的成功举办也为我校进一步开展团、系合作,推进实践育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举办各类活动的同时,我也注重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扶助和支持,鼓励学生SRTP项目的转化,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摇篮杯,挑战杯等校内外科技竞赛,在比赛中使学生受教育,长才干。近年,我院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特别是在今年,由我院曲选辉院长指导的科技创新项目成功转化,参加第八届全国“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我院学生参加的“北京科技大学‘瑞迪恩特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在比赛中一举夺魁,获得金奖,这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开办13年以来我校获得的首金,也是北科大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奥林匹克”舞台上的第一次完美亮相。
2.精品化、常规化,完善志愿服务平台
通过精品化、常规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搭建志愿服务的良好平台,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达到育人的实际效果,帮助学生体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担任学院团委书记以来,高度重视全院青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对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积极开拓志愿服务基地,为全院学生努力搭建志愿服务良好平台。现在学院团委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完备的志愿服务体系,现有挂牌志愿服务基地2个,志愿服务队7支,常规志愿服务项目10余项,每年组织1000余人次参加各类服务,服务活动内容涵盖志愿讲解、敬老爱老服务、社会服务、支教、社区服务、弱势群体关爱等方面。一系列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在社会上和校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学院的志愿服务育人平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家社会单位和公益机构对于我院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给予认可和表彰。今年学院青协受邀参加第五届首都慈善晚会,我院“爱心家园”和“奉献爱心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优秀慈善项目奖”。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从2006年开始连续六年荣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志愿者协会”称号。
3.团体化、项目化,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在我校推广多年,在担任学院团委书记以来,通过团体化、项目化的社会实践平台建设,达到了良好的实践育人效果,使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有效实现知行合一。
在工作中,我始终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在学院团委成立以我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工作改革,认真开展社会实践的指导,指导学生组建团队,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实践单位,建立长期实践基地,为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搭建良好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学院社会实践成果丰硕,社会实践金、银、铜奖团队屡见不鲜,实践标兵风采奕奕,我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和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共青团工作屡创佳绩,在多项工作评比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实践育人效果十分显著。可以说,共青团的工作指引着我的成长,同时给了我强大的推动力,让我不安于现状,勤于思考,用心开拓学院共青团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一名材料学院的“2+2”辅导员,在辅导员工作的后两年,不得不面临工作、学习“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状态。工作和科研中,我力争做到统筹兼顾,两方面齐头并进,在工作和研究生学习科研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在担任本科生工作组组长期间,以教育、服务全院1600余名本科生的大局为着眼点,在新生教育、学风建设、毕业生教育、班团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工作中积极探索学风建设新举措,与各年级辅导员通力配合,全面推进学风建设。新生教育“1136”模式的有力推进和“学长引航计划”的创新开展,为学生适应大学,融入大学,加强学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材料导论》课程的名师授课和“教授开放日”的顺利开展为开展专业教育,有效开展学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实验、实践平台的良好搭建,也大大推动了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我院学风建设颇有成效,学生平均成绩连续多年在全校理工科学院中领跑,不及格率一直保持最低。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也获得诸多殊荣,学生就业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学生工作系统就业工作奖项“大满贯”,2011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班级建设”学生工作专项奖及“学风建设”学生工作专项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材料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荣获“北京科技大学2010-2012年度先进集体”,这是全校唯一的学生工作办公室获此殊荣。奖励和荣誉的背后是我与办公室同事们的辛勤工作和默默付出,荣誉的光环也鞭策着我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全面推进本科生各项工作做出更大努力。
在辅导员工作中我敢为人先,研究生科研上我也不甘落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力争做学生的榜样。进入研究生学习后,我及时的调整工作方法,结合前两年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上,认真投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中。由于专业特点,我需要大量的时间做实验、作分析,于是我把每天划分为三个时间段,上午8点到12点,下午1点到6点,晚上7点到11点,把三个时间段的工作、学习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我就能更好的协调工作和学习。把实验尽量安排在周末,放弃周末的休息,这样就能够减少对工作的冲击。学生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及时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学生学习、休息的时候我去做实验、搞科研。晚上11点钟回宿舍之前,我会到考研教室给学生们鼓劲,跟学生一起回宿舍,在路上跟学生聊天,给学生减轻压力,为学生考研助力。虽然工作、学习都要抓的日子很辛苦,但我每天都在不断提醒和告诉自己:工作再忙也要保证学业的质量,要力争做学生学习上的榜样;科研再累也不能放下工作,学生处于关键时期,学生无小事,学生们的需求就是我工作动力的源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近四年的辅导员工作,我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学生们的认可。多次获得学生业余党校“优秀班主任”称号,2011、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辅导员”,在2012年的辅导员工作专项奖评比中,也收获了“学生家长沟通”、“志愿服务”、“主题教育活动”三项奖项。成绩的背后是我们强有力的学生工作团队,是他们的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给了我无限的支持和动力。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生工作的战友们对我无私的帮助和大力的支持,更要感谢我亲爱的学生们,正因为有了他们无限的支持和理解,才能让我与他们共同成长。真心希望自己能够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继续挥洒汗水,用真心和爱去经营辅导员事业,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平凡的工作岗位,经营着不平凡的事业,虽然我只是众多辅导员中普通的一个,但我却希望用我真诚的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与学生同成长的日子是快乐的,因为我帮助并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并因为有了他们而让我不断的成熟;与学生同成长的日子是幸福的,因为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当我回首自己的辅导员生涯时,我会为我付出的所有努力而感到自豪,尽管我可能只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小驿站,但是我的努力哪怕带给他们只有一丝感动和领悟,也将会照亮他们前行的一段道路。而我也愿意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把真心和微笑化作甘露,给学生关爱和温暖,把激情和活力化作灯塔,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我也愿意把工作的收获和感悟化作前进的动力,做好的学生的“波导”,争做辅导员中的“战斗机”!